找到相关内容123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洪州宗心性思想评述

    运作中充分表现出生动、活泼、自然、质朴、灵性、多姿多态的风采。  「平常心是道」,也就是「触类是道」。宗密在《圆觉经大疏钞》卷三之下把洪州宗禅法总结为「触类是道而任心」。[14]「触类是道」是思想主张...第48卷,页295中。  2. 同(1)  3. 《古尊宿语录》卷一,《续藏经》第一辑,第二编,第二十三套。  4. 《圆觉经大疏钞》卷三之下,《续藏经》第一辑,第一四套,第三册,页279。  5. 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3870821.html
  • 罗锦堂:佛典中的“观”与“念”(1)

      圆觉经》、《维摩诘经》和《法华经》等。不但自己如此,而且也要  劝导其它修行人,同样努力去做。  世尊说完这三种善业的修行后,为恐韦提希怀疑不信,于是又向  她解释道:「夫人!我所说这三种善业,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870855.html
  • 明末《物不迁论》的诤辩——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

    无去来」即不应等同《涅盘》的「实性常住」。否  则将误解了「二宗」的思想(注 54 )。  他即以如此的区分,便可《楞严经》的「妙真如性」(注55)和  《圆觉经》里的「圆觉妙心」(注56),皆视如《...宋以来的思想主流,据近代学者的分类(注91),像《华严经》  、《楞伽经》、《涅盘经》、《圆觉经》、乃至《大乘起信论》等,  都是归于这一系统的。虽然其中有些经典的「真伪」曾长期的热烈诤  辩(注92)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2971094.html
  • 南怀瑾禅学思想评述

    ——易经哲学之研究》(1987年)、《金粟轩纪年诗初集》(1987年)、《如何修证佛法》(1989年)、《易经系传别讲》(1991年)、《圆觉经说什么》(1992年)、《金刚经说什么》(1992年)、...

    邢东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3471099.html
  • 天台龙象 台湾高僧──斌宗法师(1911~1958)的生平与思想

    又到金山谒仁山法师 ( 注 16), 又  挂钵润州鹤林寺、听静观法师开讲圆觉经 ( 注 17), 随即畅游西湖  各寺及附近风景, 又游虎丘、登庐山 ( 注 18),再参学武昌世界佛  学苑 ( ...  ( 注 16) 《云水诗草》<谒金山仁山老法师>。  ( 注 17)《云水诗草》<挂钵润州鹤林寺值静观法师开讲圆觉经>。  ( 注 18)《云水诗草》<宿西湖灵隐寺>、<天竺寺>、 <云栖寺  ...

    尹章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571195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的心性论主张与传统思想背景

    略)思空山本禅师云‘《圆觉经》云“妄认四大为自身相,六尘缘影为自心相。”’《楞伽经》云‘不了心及缘,则生二妄想,了心及境界,妄想则不生。’……(中略)是故初祖西来,创行禅道,欲传心印,须假佛经,以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6.html
  • 淨因法師:和諧社會,從心開始

    佛陀一生说法四十五年,讲经三百余会,收录在藏经中的就有万余卷经律论典籍。然而,佛陀在《金刚经》却说,“若言‘如来有所说法',即为谤我,为非善取。”原因何在?佛在《圆觉经》解释说:“修多罗教,如标月指。...

    淨因 (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3673201.html
  • 江灿腾:晚明《物不迁论》的诤辩研究(1)

    理」。一旦能「悟性空」,「则恒居性住而物不迁矣」  。所以「不迁、性住、无常、性空,四言一会」,正如《圆觉经》说  的:「知是空华即无转轮也。」(注26)  2.镇澄的可能答辩分析  镇澄的可能答辩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4173399.html
  • 黄庭坚诗禅交融的生命实践--论禅学修养对黄庭坚诗歌创作与理论之影响

    多心经》云:“无眼界,乃至无意识界。”《圆觉经》云:“譬如眼界照了前境,其光圆满,得无憎爱。”诗中“心地”亦是禅语,《景德传灯录》云:“心地本无生。”诗中“两踵生光”亦引用佛典,《华严经》〈夜摩天...

    谢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473438.html
  • 禅宗哲学的境界论

    诗》所云:“无心闲淡云归洞,有影澄清月在潭。此景灼然超物外,本来成现不须参。”《罗湖野录》卷2引《华严经》将用心机意识来测度现量境比喻为萤火烧须弥山,《圆觉经》也指出用思量分别之心不能测度如来境界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1673660.html